百年党史小课堂第七章

发布时间:2021-06-15   新闻来源:九联集团  浏览量:3734

章(1977-1992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1978年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鲜明地指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应该勇于研究心得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在邓小平的领导和许多老辈革命家的支持下,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迅速在全党全社会展开,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滚滚大潮。这场深刻而广泛地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17d1147df8bb6d981fbc3b2962ae149.jpg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这次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幕拉开,邓小平理论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而载入光辉史册。

rdn_527dcee0c34b2.jpg

1979年

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他指出,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他还提出―个重要思想:“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个讲话郑重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

W020181126464633035808.png

1979年

起草、修改、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79年11月,在邓小平亲自主持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成立。经过―年多的起草工作和广泛征求意见,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决议》的形成,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采取郑重的态度,敢于承认,正确分析,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Img5849373_n.jpg

1979年

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

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对外开放逐步展开,并取得重大突破。1979年1月广东省和交通部递交报告,提出在蛇口―带设立工业区的设想,得到中央的批准。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在中央决策的推动下,特区建设者们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短短几年间将曾经的荒滩渔村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的崭新城市,创造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t013fa79d9bae2298b4.webp.jpg

1980年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1980年8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会上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邓小平强调,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讲话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明确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年多的时间里,拨乱反正全面展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为党的十二大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

Img258958238.jpg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响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会确定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自此次大会起,按照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实现了制度化。

F201106140949213044928769.jpg

1982年

“一国两制”的方针的形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和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正视历史和现实,创造性的提出“—国两制”科学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新途径。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构想最早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问题上,并取得成功,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香港、澳门等地的历史和现实,是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创造性方针,在国际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73eddbc8962b57266670df93c45e0ee2.jpg

1984年

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的传统观念,提出“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这是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取得的新认识。此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5342547823861c10de4170.jpg

1986年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从社会主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这个《决议》,是党第一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指导方针。

MAIN201607290847000031672187758.jpg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突出贡献,是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另一个重大贡献是制定了“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这是根据邓小平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步骤的战略构想提出来的。大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伟大意义。

7620.jpg

1987年

提出我国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明确提出“三步走”现代化战略设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大成果。

27180254-19539.jpg.png

1989年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对中央领导机构部分员进行了调整。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经过党的三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这对于保证党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201410241100559457.jpg

1992年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南方谈话使邓小平一生的光辉业绩达到新的高度。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作为—代伟人,邓小平做出的光辉业绩、创立的科学理论,已经并将继续改变和影响着中国和世界。

5330983908913684331.jpg